燕翼围古建筑的故事探寻中国50大古迹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影响
我站在燕翼围的前面,凝视着这座始建于清顺治七年的古建筑。它是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的,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家族的一代一代生活,更见证了社会变迁。
当年,杨村是个盗贼横行、民风彪悍、械斗不断的地方。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赣粤边际匪患丛生,杨村处于烽烟滚滚的惊恐境况。在这样的环境下,赖福之和弟弟决定外出避难,但他们无奈地发现朋友背叛,无家可归,只得改奔九连山避乱。当事态平息后,他们返回家中,只见“庐舍已为灰烬”,赖福之一家只得开始筹划建设一座新的居所——燕翼围。
经过27年的努力,由三代人共同完成,这座围屋终于在清康熙十六年完工。它共有4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136间房,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都有枪眼,而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2001年,它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燕翼围命名,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如同燕子护卫小鸦一样;另一种说法认为从上空望去,它就像一个飞翔的燕子;第三种说法则传言曾经时任赣州知府周玉衡题写此名,其字体特异,上下的结构寓意夫妻恩爱和财富绵延。
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我还被深深吸引的是这里的人与主仆之间的情谊。当时,因为金银珠宝而遭到背叛并失去了生命,那位忠诚仆人的形象一直铭记在心。而且,在祭祀时总是先祭那位忠实仆人,然后再祭祖先,这种对待下人的尊重让我感受到了家族伦理文化中的人情味。
此外,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发生在这里。那位关西徐老四,他来到远嫁杨村女儿家的几次下来,他被这个地方深深吸引,并立志日后也要发大财做大屋。他经历十多年的积累,最终成为了一位巨富,并在嘉庆三年,在关西老围场下田垅上开基建新围,与原来的杨村六代孙结成了亲密关系,这份联结让两个家庭变得更加紧密。
通过这些故事,我理解了这一切并不仅仅是一些石头和木料堆砌起来的事物,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念和历史。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建筑至今依然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们不只是物理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忆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