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为什么总爱说上下左右不是东西南北是因为他们的饮食特色太过丰富四面八方的美味让他们习惯了从四周寻
客家人的方位感:从“上下左右”到“东西南北”
在梅州,人们习惯于说“下大埔”、“下丰顺”,而大埔人和丰顺人则会说“上梅城”。兴宁人和五华人来到梅城时,通常会说“下梅城”。那么,“上”与“下”的确切含义又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这种基于河流走向的方向区分与梅州境内的主要河流——韩江、梅江和汀江有关。其中,梅江被视为梅州人的母亲河,全长307千米,它发源于乌突山七星岽,沿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至兴宁水口镇汇入琴江,最终在三河坝与汀江合流。
历史上,由于客属地区地形复杂且交通不便,陆路开辟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同县域之间的交流往往依赖水路进行。因此,“溯江称作‘上’,顺流叫作‘下’”,正是由此形成的。这种方式也符合了水文环境,使得方位概念变得更加直观。
除了“上”、“下”,客家人在指明方向时还常用的是“左”、“右”,如指示站在对方角度下的位置,如“左片侧”、“右手片”。由于客家多居住在环境封闭、视野受阻的山区,“东西南北”的概念几乎失去了实用性,而更为接地气的“上下左右”则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现在各县市区间来往走陆路最为便捷,而水路除了用于运送河沙、捕鱼及观光游览外,对城市居民来说已经很少有所关注。但即使如此,这些古老而独特的地理文化仍然保留着其特殊意义,并继续影响着当地居民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