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韵老祠堂的新魅力
在宁都县东山坝镇的小源村,早秋时节的阳光透过层层青柳,洒在一座座古老的祠堂上。这些祠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更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曾氏宗祠改建成的“乡村大学”里,家长们享受着凉爽的午后气氛,同时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擂鼓,这些都是小源村现如今新旧交融、生机勃勃的一面。
这座宁都县,不仅是客家民系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拥有130多个客家姓氏分布其中。据统计,该县共有3300余座宗族祠堂,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和故事。这些古老建筑不仅是一段党史和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红军驻扎地之一。
走进赤坎村“龚氏祠堂”,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炮火四起、英雄辉煌年代。那里的陈列品——报房、发电机等,都让人感受到那份坚韧与牺牲。而今天,这里已成为全国性的国防教育基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将小布镇打造为现场教学点,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传承记忆。
宁都县在保护修缮祠堂方面,坚持保护性修缮原则,并将文物维护与古村落保护、小镇建设及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文物所在地提供全面的改造服务。此外,还聘请义务文保员,以常态化管理提升文物品位,加强对旧址保护力度。
现在,小源村已经成为当地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家庭开设了民宿,使得整个村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舒适。宁都县通过构建“祠堂+文化”阵地,将其打造成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从而实现了文化聚民悦民惠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这些建筑不再只是一片往昔,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