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特色的民居丨燕翼围的社会故事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有一处名为燕翼围的古建筑,它始建于清顺治七年,至康熙十六年完工。燕翼围是由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共同倾心巨资建造,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中最坚固的一座。
这座楼房共有四层,每层都有34个房间,总共136间房,而每一层都与上下相通。对角线上的两座炮楼犹如翅膀,给人以“燕翼”之感。整个建筑以大门和厅堂为中心轴线呈方形布局,全封闭,只留下一条通道供进出,并设有排污孔。内院外院还有水井,为居住者提供了生活必需品。
2001年,燕翼围成功被评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是一个历史见证,更是一段传奇的起源。在明末清初,这里曾经是盗贼横行、械斗不断的地方,因为战乱和匪患,当地居民不得不寻找避难所。
赖福之为了逃避战争,一家人来到九连山,但当他们返回时,只剩下空荡荡的废墟。他深切体会到了“高筑墙,广积粮”的重要性,便决定建造一个能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的大型围屋。这项工程历经三代人,不断加修,最终耗时27年才完成。
关于“燕翼”的命名,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取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寓意着对子孙后代的关爱;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形状似鸟儿展翅飞翔;第三种则传言清朝知府周玉衡题写此名,以比喻夫妻恩爱。
除了历史与文化价值以外,燕翼围还有一段动人的主仆情义。当时,赖福之带着仆人前往避难,却遭遇了友人的背叛,他没有忘记仆人的忠诚,在祭祀时先祭拜仆人再祭祖先,这份忠诚一直延续至今,每逢农历八月便会举行特别仪式以示纪念。
此外,还有一段关于两家的结亲故事。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叫徐老四的人常来远嫁女婿家做客,对这里产生了深刻印象。他后来也发迹并建立了一座更宏伟的大型住宅,与原来的邻居——六代孙赖锡元家的宅邸喜结连理,从而形成了一段美好的家族史。(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