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古祠新韵
早秋时节,走进江西宁都县东山坎镇小源村,荷花随风摇曳,青青柳条掩映着一栋栋富有客家文化色彩的祠堂,一幅乡村美景画卷映入眼帘。在由曾氏宗祠改建成的“乡村大学”内,凉意油然而生,家长在此纳凉避暑;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练习擂鼓,而四名准大学生正在聆听家族历史,在“文彦翁祠”改建的“村史馆”内汲取奋进力量。
小源村曾峰泉介绍说:“宁都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是‘客家祖地’。境内散居着130多个客家姓氏,每个村庄几乎都建有祠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拥有祠堂3300多座,形成了宁都独具特色的 票堂文化。不少宗祠建筑曾经是红军驻扎地,还承载了一段党的光辉历史。”
走进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赤坎村,“龚氏祠堂”,报房、发电机、充电机等物品依次陈列,与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解相辅相成,让人仿佛回到了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如今,这里已成全国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将小布镇列为现场教学点。
在 票堂修缮保护利用中,宁都县坚持“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的原则,将文物维修保护与古老落寞的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融合,为各位游者提供了一个既能体验历史又能感受当代生活方式的小众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构建“ 祀堂+文化”阵地,将这些古老而精致的大屋宇打造成基层善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实现了文化聚民、悦民,而且还赋予了每个人新的生活空间,使得这些老大屋宇再次焕发出了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