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客家民间艺术数据解析从流民到文化繁荣

客家民间艺术数据解析从流民到文化繁荣

在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的奠定客家学研究基础至上世纪十年代,涌现了众多研究者。这些研究领域中,客家源流一直是最为学者们所关注的。关于客家源流的专著就有不少。在这些论著中,讨论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客家的来源、迁徙、语言、特质和精神等问题上。

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族群理论的流行,学者们开始思考族群认同与族群意识的问题。华裔学者梁肇庭是当代对客家学研究贡献颇大的学者。他遗著《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和族性:客家、棚民及其邻居》结合施坚雅的宏观区域理论与人类学族群理论,对客家史研究有全新的理解。他提出13、14世纪是客家酝酿期。直到16、17世纪,因经济衰退,人口迁移,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土客矛盾,才激发出国语身份感。

一方面,一些外来佃耕的人口因其强悍而被视为威胁,他们常与土人发生矛盾。在文献记载中,这些外来佃耕的人被称为“异邑民”,他们进入惠州租佃土地,但因常与当地土人发生矛盾,被认为是“犭”旁污化之称。但在形成这一污化之称前,其实文献中已有对此类移入者的记载。

另一方面,在嘉庆年间徐旭曾作《丰湖杂记》,他认为“ 客”是与“土”相对概念,是中原衣冠旧族后裔,他坚称,“ 客自可立于我朝,我朝亦应以礼待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作为独立群体而言,最显著且易辨识的一点便是他们独有的语言——方言。在徐氏之后,对于这段历史进行阐述最有影响的是大埔的林达泉,他指出,在大江南北各地方语音各殊的情况下,只要听到那样的方言,就能知晓说话人的身份。而这种对于语言风俗区分不同族群标志性的认识,也逐渐成为区分不同民族之间关系紧张时期内,不同民族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

然而,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标准来划分不同的民族或子民族,只是在不断接触和磨擦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感。这也反映出,从最初作为一种差异性标志转变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发展进程中的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作为流民到后来的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体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了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心理状态变化。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如粤剧、吹笙乐队等)的稳固存在,这个团结协作和共同价值观念构建出来的一个大家庭,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客户"或者更正式一些说法就是" 客家族"。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古籍 一万次心动爱的...
一万次心动:爱的点滴与永恒的回响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繁星点点,闪烁着不同的光芒,而其中最亮的一颗,就是那一...
那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高清人与猪特写...
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当我们提到人和猪时,很多人会想到它们作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动物,然而,当它们被捕捉并放大至高清像素时,我们才真正地发现了它们独...
道家思想包括 道教起源与真仙...
道教之源与真仙传承:社会篇第三十章 道士梁諶,字考成,京兆扶風人也。博通經史,雖陰陽占候之術,靡不精究,外聲利,薄滋味,唯以安閑自適。一日相者見之,且曰:...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男孩子间的泪水...
在这个充满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内容,有时是喜悦洋溢,有时是悲伤落泪。尤其是一些关于男孩子淦哭男孩子视频免费的内容,它们...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