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为什么总爱说上下左右不是东西南北是因为他们的饮食风俗太有趣了简直就是一盘大锅炖
客家人的方位感趣事:从“上下左右”到河流的故事
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描述方位时,你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上下左右”,而不是我们日常说的“东西南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
梅城人说“下大埔”和“下丰顺”,而大埔人和丰顺人则用“上梅城”。兴宁人和五华人去梅城时,也通常称作“下梅城”。那么,“上”是什么,“下”又指什么呢?
原来,这一切与河流有关。梅州境内,河流密布,有韩江、梅江和汀江等。其中,梅江被视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全长307千米,它发源于乌突山七星岽,最终汇入韩江。在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且安全问题多生,所以不同县域的人们主要依靠水路来往,因此,他们对水路的了解非常深刻。
当人们沿着这条河流行进时,如果是向源头走,那就是"上"; 如果是向河口走,那就是"下"。一旦超出这条水系范围,就很难再用"上"或"下"表示方向了,而改用过或者出。这也是为什么龙川人以前多沿东江前往,现在仍然说'下广州'。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各县市区之间的交流主要走陆路,而水路除了运送石沙、捕鱼、观光游览外,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了。但在过去,当人们站在对方角度指示方向时,用到的词语如左片侧、右手片等,是直观形象且简洁明了。
由于历史上的客家多生活在环境封闭、视野受阻的山区,“东西南北”的概念几乎派不上了。而久而久之,它们也就完全被更为直观、“接地气”的“上下左右”所取代了。所以,当你听到客家的朋友提起这些地方的时候,或许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一座座古老村庄,以及它们与那条生命之母——河流紧密相连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