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层带小院自建房的围屋故事丨燕翼围的社会传奇
农村一层带小院自建房的围屋故事丨社会传奇:燕翼围的历史与文化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有一处名为燕翼围的古建筑,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完工于清康熙十六年。这座围屋由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所建,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例证。燕翼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采用砖木结构方形布局,全圍共4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计136间房。
该建筑每层都有枪眼,对角四边设有炮楼,与外界隔绝,只留一楼大门进出,并配备排污孔。内部设有水井和内院,以确保居住者生活自给自足。在2001年,该建筑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燕翼围”这一名字,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源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为了子孙后代筑造此类房屋,如同燕子用翅膀护卫小鸽一般。另一种说法则来自观察上空看去,这座城堡就像被羽毛覆盖的小鸟(即鹤),而第三种则来源于曾到访此地的一位知府,他题写了这座城堡名称——“燕翼”。
在历史上,杨村地区因盗贼横行、民风彪悍、械斗不断,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动荡的地方。当时家道殷实的赖福之因战事避难,在返回后的发现原居已化作灰烬后,便决心高筑墙广积粮,并请名师开始建设他的家庭防御系统。这项工程耗资巨大且历时27年,由三代人共同完成。
除了其宏伟壮丽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蕴含的人文关怀。在赖福之带着仆人逃离险境时,其仆人不仅替主人换下衣服,还将珍贵财宝埋入池塘中以保护主人的性命。而当他们安全逃脱后,这份忠诚并未被遗忘,他们甚至祭祀时先祭拜仆人,再祭拜祖先。
另外,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叫徐老四的人来到这里做客并深受启发,他也梦想能拥有这样的庇护。他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最终成为一个富有的商人,并在自己新居旁修建了一座更大的住宅,即著称的关西新围,而他与六代孙家的女儿结婚也是对初次见闻所产生影响的一个回应。此事件进一步加强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情谊,使得它们成为了世代传颂的事迹。(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