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竹雕刀尖风雅探寻客家人血统的社会议题
在中国,竹子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被视为祥瑞之物。从先秦时代开始,竹雕就已广泛流传于各地,以其工艺精湛、品位高雅而受到人们喜爱。在赣南地区,特别是在章贡区,这一技艺得到了极致的发展。
赣南多山,是竹林之乡。这里的客家人对竹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将这份情感转化为艺术,将竹子作为纸来刻画出书法、绘画、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创造出优质的作品至关重要。在章贡区,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严格筛选,以孟宗竹和桂竹为主材。这些材料被砍伐后需要存放一个月,然后用中草药进行浸泡,以防虫蛀和开裂。此外,还要进行制坯、绘图、粗雕、精雕等多个步骤,最终达到所谓“乱真”效果,即既有真实又有装饰性。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心意和技巧,从阴线到阳刻,再到圆雕透雕,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手感和刀法掌控。有的作品简洁大方,有的是纹饰繁复,但无论哪一种,都能让观者感到震撼。
传统手工艺确保了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样的工序也非常耗时耗力。一位专业的人才可能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完成一件完美无瑕的地砖。而在章贡区,一些色泽如琥珀般光滑的大块木材上,就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图案,或古朴,或轻灵,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章贡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客家竹雕传承人纳入文化艺术储备人才库,并定期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年轻的一代能够接触并学习这门古老而珍贵的手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个尊重,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确保这一宝贵遗产不会消失,而是能够继续流传下去。(赖联明李成生记者邹忠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