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不扫地吃完年夜饭也要留点给老妈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了。天津志书内记载“初一,禁刀剪及裁割、扫除、倾水等事,肴馔大率为素”、“五日内最忌损坏物件及煎烤食物”。这就是老例儿,说白了,人们是想讨个吉利,想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于是,就由老人们口传心授继承下来。首先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不许说不吉利的话。像“杀、剐、宰、罚、死……”这些字词都不许说,甚至连“被”(背)都不能说。再比如,包饺子忌说馅少、破了或漏了,要反着说话,比方饺子破了,要说:“挣了”。
除夕过年的饭菜忌吃完,一切的饭菜都得剩下一点,这叫连年有余。忌打碎碗碟,如果打碎了,还得用反话来化解,比如打碎了一样东西,说:“碎碎(岁岁)平安”,这样才能保证来年的无事。
满地爪子壳,也忌扫,要踏碎,但仍然用那句:“碎碎(岁岁)平安”的方式来避免凶兆。这正月里不能买鞋,为何呢?正月买鞋,在“鞋”字上,是怕咱主家歇业,让大家没有钱赚。而且还有一个规矩,不可在正月期间购买盐,因为这是怕有人闲着没事情做,那样的日子太难过。而且还有一条规定,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剃头,因为如果你在这个时期剃头,你就好似要害死你的舅舅一样,所以这件事就成了禁令之一。
至于泼水和倒垃圾,都不能做,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把财神爷扫走或者把财气倒掉。这是不许扫地,而家里的卫生肯定会乱起来,但不要急别忘记,即使有些老人还坚持这些习俗,但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只要从门口向屋里轻轻推动一下,就算完成了一次清理。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我们看到了多少种古人的智慧!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禁令,比如孩子啼哭也不行,因为啼哭意味着没有彩头——疾病和灾祸即将到来,因此即使孩子闹出点小乱子的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最多也是爸爸妈妈呵斥几句而已。
而对于米缸,在这一天必须保持一定数量,以防止一年之中断炊。而妇女们则是从初一到初三之间禁止串门,她们直到初三才可以去拜访亲友。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包饺子还是围炉台转,在拜年的男人们忙碌中,她们却不得参与,而到了第二天,他们又回到娘家的生活中,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不过,由于媳妇回娘家看望母亲,对外嫁的女儿来说,这可是违背常规的事情,因此他们必须遵守规矩:宁愿让她远离娘家,更不会让她看到娘家的灯光,因为这会带来悲剧——失去亲人。但实际上,其实这种安排更像是为了维护家庭和睦,让婆媳关系能够更加融洽,没有争执或误解发生。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感前辈们对生活细节所下的极其周到的考虑,以及他们对未来的预见性,以及对现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