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衣食住行祭祖报本反始
客家人的衣食住行中,祭祖已成为深厚情感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对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敬意。客家先民为了避战乱,从中原一带辗转南迁赣、闽、粤,最终在这里开创了新的生活。在筚路蓝缕中,他们聚族为群,始终固守着慎终追远、报本反始的初心美德。
家庭长者带领家族成员,在祠堂隆重地祭祖。这一仪式包括供奉三牲、米酒和果品,以及跪拜礼。赣南客家的祭祀分为私祭和公祭两种。私祭也称作家祭,是指单个家庭举行,而公祭则是合族或合房共同进行。
“草鞋脚上,灵牌背上”,即使在飘泊不定的迁徙路上,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这份崇先报本之心分外虔诚和执着。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等,都会有专门的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每逢清明、中元及过年三节,还会举行隆重的大型 祭祀活动。在清明节,一家人携带祭品前往祖先墓地,将杂草清除并点烛燃香,然后向祖先致以最深切的情谊。而农历小年的除夕,则要点燃大红烛,为全鸡、大块熟猪肉以及插满筷子的熟饭表示祝福。
2013年8月,在赣县客家文化城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社区级别”的集体抗疫活动,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地道乐趣,并且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以见证了广大居民们对于抗击疫情精神上的坚定支持与参与热情。
此外,每年冬至还会有一场更为盛大的宗族联欢晚宴,这里面的乐器声响彻云霄,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洗涤。此类活动,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未来希望与共鸣,它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信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的一次展现,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无价之宝,不断前进于中华文明的大道上。(赖联明杨遵贤林肖远明记者李传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