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传统祭祖如初报本寻根反始忆往
他们自古就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客家先民为避战乱,从中原一带辗转南迁赣、闽、粤,开基立业、开枝散叶,进而衍播四海。筚路蓝缕中,他们聚族为群、守望相助,始终固守着慎终追远、报本反始的初心美德。
在这崇先报本之心分外虔诚和执着的文化里,即使在飘泊不定的迁徙路上,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在家族长者带领下,在祠堂举行隆重仪式,每逢清明、中元过年三节,还要举行隆重祀奉仪式。清明节,一家人带上祭祀物品,一起前往祖先墓地。一旦到达,将周边杂草清除干净,将祭品奉上,然后点烛燃香祭拜。
除了私人家庭中的简单礼仪,更是有公祭场面更盛大、仪式更隆重。在赣南客家各姓氏都建有宗祠,这些宗祠既是思亲奉祖的地方,也是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地方。而每年的清明和冬至,都会在这些宗祠举行全族的大型庆典,用以纪念并向前辈致敬。
通过这些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如今成为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们连接了时间与空间,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这正如同“同宗同祖同心声”,即使隔山隔水,也能保持情谊不减。这一切,不仅增强了归属感,而且促进了华夏民族之间更加紧密的人际联系,有助于维护国家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赖联明杨遵贤林肖远明记者李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