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龙艺亮相小年文案元宵节物品创意大爆发
我们中国人对于元宵佳节往往是非常重视的,各地有各地的过法。而在闽南地区,则以舞龙、龙艺的方式去庆祝元宵佳节。勤劳的人们用自己传统的“龙艺”方式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硕果丰收。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藝”。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藝旦”。
以前,要是哪家的小孩被选中了去“装藝”,则是非常荣幸的,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酬金。而在当今,要想你家的小孩去“装藝”,除了要交一笔钱外,还要走后门才能荣幸地当选。
龍藝节数不一,有24節、中秋節時結扎了一尾龍藝長達七十二節,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龍藝。在當年的活動中,一些地方甚至會結扎72節以上,並且這些節間有木制旋纽连接,使得龍頭與龍尾之間能夠自由移動,可以在狹窄街道上活動。
平和縣始有龍藝,当不迟于明末清初。这一点已经被载入《平和縣志》卷十《風土志》中记载:“民间结采架,对童男靓妆立架上,以故事为名。”这至少展示了 dragon dance 的雏形。
解放前的 dragon dance 活动多由村民凑合并推出会首筹办,每户或几户负责结一节芸,每富裕家庭可结二、三甚至更多。“裝飾”的人不仅要出钱还要提供人力来抬运芸,而将其视作光彩事物。
五十年代之后,由于社会变革,这样的活动开始转向集体举办。当时,“裝饰”的艺术品越发华丽,而且使用电力照明取代了火把与瓦斯灯,更添色彩。此时也出现了史无前例72节长 dragon dance,这也是闽南历史上的最长记录之一。在这些游行中,还会配备着彩灯队及其他表演者,如舞狮队锣鼓队等,为整个活动增添活力。
近年來,這種傳統活動已經成為保留下來並對外展示的一項重要文化項目,不僅增加了居民們慶祝元宵期間生活質量,也成為展現當地傳統文化與文學精髓的大型平台。同时,這種古老而獨特的手工技巧正在融合现代技术,比如LED燈點亮美麗圖案,以及智能音響播放古典音樂等,使得整個場景更加生動迷人。
正月十五晚,上百條熙熙攘攘著色的龍繞過廣場,在閃爍著霓虹燈光下的城市街頭擺動起樂聲。一時間,全城都充滿了喜悅與熱情,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家族團聚慶祝新年的歡笑。我們站在那裡,看著這一切,我心中的感覺就像是在參觀一個無限美好的夢境,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節日對於人民生活影響力的巨大力量。在這樣一個充滿希望與喜悅的地方,我感到自己的靈魂也隨著這群熱情洋溢的人一起跳起舞,用生命之歌為世界贊歌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