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塘让生活与中国最美古建筑前所未有的靠近物品间融合艺术之韵
我对大埔北塘的喜爱,不仅因为那里没有缺乏风景,更在于每一次探访,都能深入了解,愈发珍惜。在今日快速生活节奏下,人们匆忙前行,将压力带在身后,甚至错过了眼前的美丽风光。我喜欢漫步梅州各地,与自然亲近,从内心出发,以文学之梦为伴,在走访中寻觅乡村的历史与未来,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无疑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
闲读秋水、坐看流云,我轻闻花香、聆听鸟语,让思维随风飘扬。我曾多次来到北塘村,每次倚门而立观赏,就有醉碟花、天使花、向日葵和荷花等。也许是我自小在客家围屋嬉戏长大的缘故,我家的围屋后面也有几棵风围树,正如北塘村,那里是绿油油的稻田。北塘村从宋末元初形成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千年岁月的印记,在这里随处可见。700多年的古树和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以及200多年的谦受堂,以及古井和古庙宇等,这里的建筑犹如漫步时光隧道,为客家人的智慧和辉煌留下了痕迹,也许每一座客家围屋,都有一段经年故事等待我们细味。
行走于这些古宅之间,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精美木雕、石雕及壁画装饰的建筑,它们保存基本完好,并且讲究命名,如“青云世第”、“清白流徽”、“受祜堂”、“绍知堂”,或蕴含典故,或寄予厚望,对后人传承体现了崇文重教的心理状态,是客家古民居建筑中的“大观园”。这里有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它们生辉显气派,每一处都充满精彩。
特别喜欢经年老宅,那些蜿蜒的小道穿梭于满眼苍翠田间,小道旁篱笆墙影子与茂盛果蔬相依,还可以享受阳光拍摄流年送浮云。而辅德堂,其外貌完全一致,被誉为代表性的一例。这座百年老宅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融入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合二为一,呈现了一幅静谧乡村画卷。
田野深处,一片苍狗白云,一曲悠悠岁月百年经典老屋玉堂小筑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大房子。大埔县北塘美术馆就设在此地,是由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韩江画院共同投资建成的一个乡村艺术场所。在2017年9月,我们梅江区摄影协会4位成员参加了美术馆开幕暨作品首秀展,当天展出了40余位画家的50余件作品,为全省乃至国家艺术界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得这些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一个宜居宜作宜游描绘新农建设并结合文化艺术的人文景观平台,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一。
2014年,本地区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2016年,又评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凡喜爱艺术的人都会热爱生活,看庭前花开落谢,看天上云卷舒散,这里的千百户籍民居,每个角落都保留着壁画,有夏播秋收,有五谷丰登;还有那条茶米古道,从山脚下的老枫树沿着山路蜿蜒,这曾是通往旧城中心的地路,现在则成了游览胜地。当我们踏足沧桑斑驳的小径,便感觉到山谷间异常宁静,不再受到尘世喧嚣内心浮躁以及世俗得失影响,让人仿佛置身诗意连续不断之中。
陌上开放红尘有情;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漫步于这个地方,这里还有一座建于清朝康熙年代的连云寺,是张作舟温习功名的地方;莲花山上的送子观音像,还有少有的百岁女贞子。一站高峰眺望,只见岃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前方漳溪河西流入汀江竹林影翠民居 古道仿若画图一般迷人。此刻,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开发公司达成了共识,用艺活化乡土,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提升打造引进韩江学院实习基地嘉应学院创作写生基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创作写生基地,并设立美客美庐艺术民宿让生活与艺更接近吸引众文墨工艺师摄影者游客纷至沓来为振兴国策增添重要力量值得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