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竹雕刀尖风雅的社会艺术之韵
客家人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尤其是竹雕,这门技艺在赣南地区特别是章贡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代起,客家竹雕就已经开始流传,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工艺精湛、品位高雅、别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制作客家竹雕时,首先要选取孟宗竹和桂竹这两种类型,以向阳山坡上的新鲜竹子为佳。砍伐后的竹子需要存放一个月,然后进行中草药浸泡,以防虫蛀和开裂,同时增强其刚韧性。晾干后,即可进行制坯、绘图、粗雕、精雕等步骤。
最关键的是雕刻环节。在这里,客家人不仅继承了中国汉字书法传统,还创新出了“乱真雕刻法”,包括阴线、阳刻、高浮浅浮等多种技法。这些技法使得作品既有古朴大方,又有纹饰繁密,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
通过手感与刀法相结合,以及胸怀奇思按形施艺,细微处纤毫毕现,大气磅礴处寥寥数刀,使得作品中的亭台楼阁、中山水木至于妙如画;豪放飞禽走兽及人物神韵活灵活现,让人拍案叫绝。这正是指尖上的艺术,也是刀尖上的风雅。
传统的手工打造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每一次劳动都能创造出满意的作品。这门技艺不仅体现在简单而又生动的人物或植物上,也体现在复杂而又富丽堂皇的大型装饰品上。在章贡区,一些色泽金黄的竹段被巧妙地刻画成各种图案,或古朴素雅,或轻灵飘逸,都散发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将客家竹雕传承人的工作纳入到文化储备人才库,并定期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年轻一代能够学习并掌握这一传统技艺,从小接受并融入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