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毕摩巴莫阿依的传统节日庆典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依大渡河,南临金沙江,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的毕摩是以念诵的形式调解人与神鬼、人与祖先关系的宗教职业者。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神职阶层,毕摩群体在长期宗教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特征。
其一,毕摩拥有与其神职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信仰,这些信仰以对毕摩神、法具经书魂灵崇信为主要内容,为全体毕摩成员所恪守,是进行神职活动的精神支柱。
其二,毕摩内部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宗教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到毕摩传承、出师、退业和游毕等习俗惯制,以及有关仪式仪轨制度保障。
其三,毕摩成员遵守共同的宗教职业道德,这些道德法规调节和规范了毕摩与神灵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着明显的心职行业特征,其作用是维护专业信誉和尊严。
第四,具有建立在业缘基础上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彝族文化的一种自我意识,也是团结和内聚的心理力量和情感纽带。本文旨在全面正确地认识这种特殊职业者及其价值。
改革开放后,一度被抑制和削弱的彝族传统宗教逐渐得以恢复。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内仍有大量人口参与各种大大小小宗教仪式,其中包括招魂除邪、祈求升官发财等现代生活内容。此外,由于经济收入高于农牧生产者的收入水平,使得许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结构。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凉山彷毛性质及其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并为未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