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祭祖回归本真始于敬畏
。他们自古就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聚族为群、守望相助,始终固守着慎终追远、报本反始的初心美德。祭祖,就成为客家人凝聚亲情、追思祖德的最重要礼仪习俗。
家族长者带领家族成员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供奉三牲、米酒和果品,并行跪拜礼。这一传统分为私祭和公祭两种。私祭指单家 祀,而公祭则是合族或合房拜祭。
“草鞋脚上,灵牌背上”。即使在飘泊不定的迁徙路上,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为了方便家祭,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必设神龛,用红纸或木牌书写:某某(指郡望名)堂上历妣一脉宗亲神位。
每逢清明、中元和过年三节,还要举行隆重祀奉仪式。在这些特别时刻,一家的男性成員會帶著一些物品到先人的墓地進行獻花燭香,並向他們致以敬意。而农历小年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比如鸣放鞭炮,用香烛、三牲、米酒供奉祖宗直到新年的第一天结束。
除夕那天,则会点燃大红烛,在堂上供奉全鸡、大块熟猪肉和一甑插满筷子的熟饭。此外,还会请出曾经居住过此地的人们共同参与这次盛大的庆祝活动,为迎接新的一年增添喜气洋洋之感。
在赣南地区,每个姓氏都建有一座宗祠,这里是思亲奉祖、 祈福的地方。一旦进入了这些庙宇,便能感受到浓厚的情谊与深厚的情感。当大家齐聚一处,将自己的愿望告知前辈,并希望他们能够保佑下一代顺利发展,这份对先人的尊崇与爱护,是一种无言而又深刻的心灵体验。
通过这些传统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更能够促进家庭间的情感交流,加强同胞之间的情谊,从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让我们保持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与认同,使其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赖联明杨遵贤林肖远明记者李传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