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龙艺元宵大展春节图像
我们中国人对于元宵佳节往往是比较重视的,各地有各地的过法。而在闽南地区,则以舞龙、龙艺的方式去庆祝元宵佳节。勤劳的人们用自己传统的“龙艺”方式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硕果丰收。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
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艺旦”。以前,要是哪家的小孩被选中了去“装艺”,则是非常荣幸的,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酬金。而在当今,要想你家的小孩去“装艺”,除了要交一笔钱外,还要走后门才能荣幸地当选。
龙芸节数不一,有24节、36节、48节多种,一九八六年中秋節中秋節期间結扎了一尾龍藝長達七十二節,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龍藝。在當時,每個節間有木製旋纽连接,使得活動自如,可以在狹窄村街上活動。
平和始有龍藝,当不迟于明末清初。在解放前,由集体举办,并推出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二三户负责结一節藝,“裝藝”的人不但要出錢,也要出人扛藝,並視扛藝為光彩事。
五十年代后,因應科技進步和文化發展,其活动趋于现代化。大型灯饰取代了原始的手工制作,而广播歌曲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手工技巧,如使用LED灯等,不仅提高了整体效果,而且使得这种艺术形式更加吸引观众。
近年来,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傳統保留節目,不僅僅丰富了群众の生活,也成為民俗文化展示载体深受群众欢迎。这项活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城市增添了一抹色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如何将古老而复杂的手工技巧适应现代社会,从而为新时代带来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