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塘生活与艺术交融之地四合院物品一层售价10万元
我曾多次踏足大埔,不是因为那里缺乏风景,而是随着更多的了解,我对这个地方的喜爱愈发浓厚。在这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匆匆忙忙,将大部分压力带在身边,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去欣赏眼前的美丽风光,错失了许多精彩。我喜欢穿梭于梅州各地,与自然亲近,从内心出发,怀抱文学梦想,在行走中探寻乡村的历史与未来,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无疑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闲暇时分,我会坐在秋水旁读书,看流云缓缓而过;轻听花香四溢、鸟语啁啾,让思绪随风飘扬。我不止一次地来到北塘村,就连倚门而立观赏花朵,也能见到醉碟花、天使花、向日葵和荷花等。也许,是因为自小在客家围屋嬉戏长大的缘故,我家的围屋后面也有几棵风围树,正如北塘村,那里环绕着绿油油的稻田。
北塘村从宋末元初形成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千年岁月留下的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700多年的古树和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以及200多年的谦受堂,以及古井和古庙宇,都让人仿佛漫步于时光隧道。每一座客家围屋,都似乎隐藏着经年累月的故事等待我们细致体味。
行走在北塘村,最让我深刻感受到的是那些古宅。这些建筑上的木雕石雕壁画保存完好且讲究,每一栋建筑都有其独特名称,如“青云世第”、“清白流徽”、“受祜堂”、“绍知堂”,或蕴含典故,或对后人寄予厚望,体现了客家人的崇文重教和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是客家古民居建筑中的“大观园”。这里共有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每一座都生辉流芳气派,有精彩无穷。
我特别钟爱这些经年老宅,小道蜿蜒于满目苍翠田间,与篱笆墙影子交相辉映,其间长势茂盛果蔬林立。在这样的地方停留,一时间忘却时间,只享受阳光照耀拍摄流年送上浮云。而辅德堂,这样的老宅之一,以张弼士故居“光禄第”的外形完全相同,为代表性强烈的大埔民居之一。此外,还有玉堂小筑,这些房子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大埔县北塊美术馆所在地。
2017年9月,我们参加了美术馆开馆暨作品首秀展,当天展出了40余位画家的50余件作品,对反映大埔文化艺术及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通过这一举措,使百年老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梅州乃至全省提供了一个宜居宜作宜游描绘乡村振兴艺术平台,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做出了范例。
2014年,北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凡喜爱艺术的人都热爱生活,看庭前花开落谢看天上云卷舒散,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简单的小道,也显得那么诗意盎然。而千年的茶米古道,又是一段不可磨灭的人类活动记忆。当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可以感受到山谷之静尘世喧嚣内心浮躁世俗得失似乎被风吹散,让人顿觉心境平静又宁静。
站在莲花山上眺望,便能看到建于清朝康熙年代连云寺,以及少有的百年女贞子。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既温馨又充满历史沉淀的地方。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推动用艺术活化乡村项目,将韩江画院实习基地设立其中,使得生活与艺术更近一步,同时也为乡土振兴国家战略添砖加瓦,这份努力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