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客家人称呼的由来从流民到客家一段自我认同的奇迹

客家人称呼的由来从流民到客家一段自我认同的奇迹

客家人称呼的由来:从流民到客家——一段自我认同的奇迹

温春香

自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奠定客家学研究基础以来,客家学渐渐成为一门显学,至上世纪十年代,涌现了众多研究者。而这众多研究领域中,客家源流一直是最为学者们所关注的,关于客家源流的专著就有不少。在这些论著中,讨论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客家的来源、迁徙、语言、特质和精神等问题上。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族群理论的流行,以及华裔学者梁肇庭对客家的全新理解,我们开始思考族群认同与意识的问题。

作为“流民”的早期身份标签,“客民”最初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但文献记载中已有对这些异邑民入县的情况,这些异邑民被称为“犭”旁加上的污化之称。但在形成这一污化之称前,其实文献中已有对其记载。在清代雍正初年的《归善县志》中,对于明代中期归善县有“异邑民入县”的情况进行了记载。这些异邑民被称为“犭”旁加上的污化之称,但实际上他们进入惠州租佃土地,因常与当地土人发生矛盾而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随着时间推移,当地土著的心理接受度下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拘其入约,使移民有所约束。一旦这种合法性得到承认,而移入人口又远远大于本地土著时,其土客之间矛盾便不可预料。在乾隆《增城县志》中,本地人对外地移入开垦者的不满与怨恨日益显露。

然而,在嘉庆年间徐旭曾作《丰湖杂记》,他认为“ 客”是与“土”相对概念,是衣冠旧族后裔,他坚持:“ 客者 对 土 而 言”,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虽然风俗语言不能同,但仍然可以保持独立。这份宣言书成为了后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促进了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的一种更加深刻认识。

此后,对于如何界定和定义自己身份,有着新的认识。当时的人对于所谓的“ 客 人”尚未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和本质性的界定,而语言风俗仍是认定人的基础。因此,在徐氏之后,对于如何将这个群体塑造成一个拥有共同命运、共同文化背景且具有明确边界的小团体,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

林达泉在他的《 客 说》一文中指出,从先祖辈分看,他们来自中国古代三皇五帝时代,以唐虞三代遗风传承至今。他强调说:“ 中原衣冠旧族之子孙也”,并且指出,只要能够识得这份唐虞三代遗风,就只有通过他们了解。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谁才真正属于中华’这一问题上的思考,也进一步将‘讲究礼仪’、『勤劳纯朴』、『守护汉字』等特质赋予给了他们,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超越地方差别、地域限制的情感纽带,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构建提供了一条途径。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原本仅仅是一小撮农业社会中的农耕居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自身特色语音系统(如粤语)、饮食习惯以及独有的节日庆典文化的一整个人口集团。尽管如此,它们依然面临来自周围地区以及中央政府政策层面的压力,并试图找到一种方式去表达它们自身的地位,同时维护自己的身份边界。此过程充满挑战,因为它涉及到的是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内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人们心态意愿方面的大幅变动。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武力斗争爆发,其中包含广东东西路地区长达14年的械斗事件,不仅影响到了当时的人口分布,更改变了历史走向,为我们今天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打下基石,那就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士无双”的形象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并展望未来。”

总结来说,从最初那批被视为外来人口进入某一区域,被迫采取一定措施以控制甚至排斥这种外来人口,然后逐步演变成为了现在那个作为民族或社群被公认为具有某些共通特征并受到保护的地方性居民——即今日所说的「台湾」、「香港」、「澳门」,乃至广东沿海各区及其内部乡镇村落的人口聚集体之一部分,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故事,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之一: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标签:

猜你喜欢

一生二 从简到繁从古至...
一、简约的起源 道家婚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简单的文字记录来表达对未来伴侣的承诺。这些早期的婚书通常只包含夫妻双方姓名和结婚日期,反映了...
有为而有所不为 葡萄成熟时未删...
我家的葡萄树终于长成了,满树都是红紫色的果子,看着都想一口咬下去。记得小时候,每当秋天来临,家门前那棵老葡萄树总是绽放出最美的景色。现在,我终于有了机会去...
理学包括哪些学派 道教三大奇书是...
你一定想知道的道教三大奇书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教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道教三大奇书是众多经典中...
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 在忙碌的工作中...
在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很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业成就,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不断加班和紧张的心理压力...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