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的婚姻之舞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中最为绚烂的篇章
在侗族的风俗文化中,结婚的习俗与基本程序因方言区而异。北部方言区的迎送亲礼仪较为复杂,其实践可以追溯到岩寨一带的传统。在那儿,男方会派遣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未婚少女前往女家接新娘。这位少女被称为“买欠”,手持一盏缠有红纸的风雨灯,一旦点燃便持续燃烧直至婚事结束。而这群年轻小伙子则被称为“辣嫂”,负责挑选并携带贺礼(如猪肉、大米、盐巴等)给予女家,并在回程时负责抬着嫁妆。
这一行人通常在夜幕降临时进入女方家的门口,伴随着鞭炮声和唢呐乐声。女方只允许买欠和礼品进入,而辣嫂们则必须唱《拦门歌》才能被允进堂屋。此后,晚上内战中,年轻辣嫂们与当地姑娘进行嬉戏玩耍直至凌晨。次日清晨,当新娘出发前往新郎家时,她将由几名同伴和两名兄弟陪同。一路上,由于避邪之故,无论晴天还是下雨,她都要打开手中的红伞引领前行。
相比之下,南部方言区的迎亲仪式则显得简单多了。在江县高增寨迎亲时,只需一个接亲婆提着灯笼背起新娘铺盖就能完成任务。而在黎平县东郎一带,则略显复杂。当接亲婆抵达女方家时,每位房族姊妹及其伴侣都会拿出糯米和茶油,为接亲婆泡粑煮油茶表示欢迎,同时对即将离家的姑娘表示祝福。此外,还有参加吃油茶的人各自从家中带来糯米饭、腌鱼或腌肉交给接亲婆。一旦吃过油茶,那位即将出嫁的姑娘收拾好衣服装入花口袋,而接亲婆则挑起所有礼物,将新娘送往她新的家庭。
综上所述,在侗族人的婚姻之舞中,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情景,不仅体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人情味,也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美学的一种特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