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林灵素玉真教主
的复杂形象
在道教发展史上,林灵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地位和实际作用在徽宗时期引起了官员、儒生、佛教徒以及部分道士的反感与公愤。他利用徽宗昏庸迷信,与蔡京等奸臣勾结,排斥异己,沉溺于享乐中,使得社会更趋腐败。他凭借特殊的地位干预政事,“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激起了佛教徒和儒生的不满,以及朝臣的反对,这些行为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他还排斥同道,并害死了一名同朝道士王允诚。
《能改斋漫录》记载有一名道士听林灵素讲经后怒目而前,以挑战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二则提到,在宋徽宗政和末年,当林灵素在宝录宫开讲时,一名敢于公开对抗他的道人站在前面。明代张宇初天师甚至对这种流派给予严厉批判,他说:“至若赵归真、林灵素之徒,只为世主所崇尚敬礼,即为富贵所骄,有失君臣之分,不以慈俭自守亦取议当时后世矣,是切为后戒。”
然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宋徽宗无能最终导致北宋灭亡。这一切严重的结果,都与林灵素的所作所为有关,因此史书上的评价极其尖锐,也是合乎实际情况。不过,还需要探讨的是,在道教发展史上 林灵素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里略加分析。
据说苏东坡曾见过他并惊叹他的聪明,他回答:“生封候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年轻时,他博通儒学及方术经典,对清虚有志,对孤高有言,无论是在西洛还是岳阳,他都展现出了超脱尘俗的一面。
一日,他游西洛遇一位叫赵的老者交往数载,但那老者突然去世。在临别前,那老者留给他三册珍贵书籍,其中记载着神仙变化法诀、兴云致雨符咒以及驱遣下鬼役使万灵等秘密知识。“先生自受其玉书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冶疾苦立见功验驱瘟伐庙无施不灵。”次年,当他再次看到已故赵老者的身影时,被告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天师雷霆大判官,并被赋予传授五雷法的一个任务。
关于林靈素何時至京、何以得宋徽宗宠信,此事历来各家解读多样,但根据《宋史·林靈素傳》,可以推断出此事件发生在政和六年的十月。当那时候,太乙东宫驾幸太乙东宫,看到了徐知常记录中的“神霄谣”这段文字,因而令徐知常引荐进宫,从此委以重任,并依照他的建议建造了全城的大型祠堂——千户会殿。此举深受徽宗喜爱,更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帝国内部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蔡京等人的阻挠与反对,他们之间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一场激烈斗争。在一次风暴中,当皇帝询问蔡京关于某些问题的时候,而蔡京却无法提供答案,这让皇帝感到困惑。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直保持沉默观察局势发展的是真正掌握权力的那个男人——林靈素。但是尽管如此,当历史回顾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尽管存在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但即便是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人们,也难逃覆辙,因为他们无法预测或控制这些不可避免的事态转变。当我们思考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那些看似最强大的个体,也不过是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它们创造出的风暴能够摧毁整个世界,同时又证明它们自身并不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