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鼻祖是谁博大真人关尹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在《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代道术中的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他们都尊称为“博大真人”。
在《庄子》中,关尹子甚至排名老子之前,被誉为古代的博大真人。而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则称他为“关令尹喜”,并将他描述成老子的唯一衣钵传人。
然而,不得不指出,“关”并不姓“关”,而“尹喜”的名字也存在争议,“尹”字实际上是周代的一个官职,所以他的职务才叫做文始真人的位置。至于他的姓氏,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
此外,《史记》中的记录可能受到了后世讹传的影响,将其误认为是姓“关”的人。此外,由于先秦时期常常会将官职和名字相结合来称呼某个人,如帝尧、巫咸等,所以这种混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到他的贡献,他被后世尊称为文始真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所著作的《九篇》,即今日流行的一部内丹经典——《文始真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要思想体现在先秦典籍如《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的论述之中,其中尤以虚无和养性作为修身之道,并主张达到浑然一体境界。
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盛赞这部作品:“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这部作品在道教内部的地位极高,被奉若圣书,在内丹仙学领域享有极高声望,被认为修习最高境界之一,即虚无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