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博大真人关尹子神秘莫测如星辰之深修炼高超如云端之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在《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代道术中的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这不仅表明了他们对先秦文化的认同,也凸显了关尹子的地位。
在《庄子》中,关尹子被尊称为“博大真人”,并且排名在老子之前。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则将他描述为“关令尹喜”,是老子的衣钵传人之一。不过,这里的称呼可能是后来汉代讹传造成的误解,因为根据先秦文献习惯,将职务与名字合起来称谓并不罕见,如帝尧、巫咸等。
关于关尹子的姓氏,一直是一个谜题。他的主要思想可以在先秦典籍《列子》、《庄子》、《吕氏春秋》中找到。他倡导的是一种内省和清净的心态,如《庄子·天下篇》所述:“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他认为,“芴乎若亡,寂乎若清”这就是修行者的境界。而对于至人的境界,《列子·黄帝篇》记载,他说:“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古代隐士对关尹子的评价极高,将他视作道家的大藏经——《关尉孙》的创作者之一。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葛洪曾赞誉此书:“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因此,《百 子全书》将它列于《道德经》的前面,从侧面反映了它的地位。此外,在道教内部,还有一派以文始先生(即原来的關令喜)命名,即文始派,他们奉文始先生为祖师,并且将修炼心性的理念作为核心信仰。
最后,当年得道成仙后的文始先生,被授予玉册金文,并加封无上太初博文真君,其地位堪比二十四天王中的最高层次。在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又进一步加封,使得他的影响力遍及整个中国文化圈。这一切都证明了尽管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可能会被忽视,但他们留下的思想和精神遗产却能够流传千古,为后世提供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