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大名人续编卷之二
谭处端
谭处端,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于宁海。出生时骨相异常,六岁堕井不死,家人急救后安然无恙。据说他童年曾偶遇巨栋折断的木架葡萄树而作诗,有“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之句。长大后因孝义著称,但对经史尤有研究,对草隶亦精通。
据传谭处端在祖师马丹阳家中求道,因感风痺疾自诵北斗经以求治愈。一日梦祖师横空授其祕诀,从此推心置腹终身事道。他曾与祖师隐居崑崙烟霞,与至黄县卢山延真观共修法力。在梁州期间,他与丹阳等同修炼,最终在刘蒋村葬于终南山下。
另一位道教名人是刘处玄,他的字叫通妙,以长生为号。他的先世九代都以孝友著称,而他自己也被认为是一位善良的人。他曾梦到白衣翁指示他西南方向,有玉树四枝,每枝有一枚金叶子,其中一枚叶子掉落,他将它吞入口中,那个翁就消失了。当夜紫气横贯他的家,他便在次年的三月出生。
刘处玄从小孤独,一直照顾母亲,以孝闻名。但他有学道的心志,最终未能迎娶妻室。大定九年春,他得到了两首壁间诗,其墨色儒雅,其中有一句“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那一年秋天,他参拜了祖师,并得到了名字和禅定法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处玄跟随祖师游历,在梁州期间,与马谭丘三子一起修炼。一日,他们共同看到了一篇诗,其中提及“趁蓬莱先礼师”,又云“我之辞世之语已留长安滦村吕道人家”。当祖师羽化时,刘处玄与其他弟子一起把尸体送回终南山,并住在墓旁三年。
之后,他迁居洛阳云溪洞,不久便发现一个井眼。这座庵宇位于冯氏园中,当年松树枯死后,其水流入洞内,现在已经成为保护城池的一部分。而当宣宗兴定三年来访时,这些设施仍旧存在并且完好无损。这说明了他的预言能力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洞察力。此外,当东海郡侯运粟时,还得到了一块额石,上面刻着“长生观”。
然而,即使如此宏大的成就,也不能阻止最终命运的降临。在其余生命中,比如一次醮事中的出现,以及多次祈雨成功的事迹,都显示出了他的超凡脱俗能力和影响力。但即使如此,大多数历史记载表明这位伟大的灵魂最终还是走向了永恒的大眠。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能敬佩他们留给我们的智慧、勇气以及对生命意义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