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师爷博大真人关尹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在《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代道术中的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他们都被尊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在《庄子》中,关尹甚至排名老子之前。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记录了老子的故事:当周朝衰落时,老子隐居至关县,被关令尹喜邀请留下来著书。这部著作即是《道德经》,共计上下篇五千余言,是中国哲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在正史记载中,只有关令尹喜被认为是受过老子的衣钵传人的唯一人物。
关于关尹子的姓氏,一直是一个谜题。他并不姓关,而“尹”字则是一种官名,因此他只是文始真人的职务罢了。至于他的名字,“喜”这个字首次出现是在《列子·仲尼》篇:“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尽管如此,《史记》中的描述将他误称为“關令盈喜”,这是汉代讽刺的一种说法,将职务与名字合并起来称呼,如帝夋、巫咸等,这也是先秦文献常见做法。而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文始真人,因为他得到了老子的真传,并撰写了《關隱 子》,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關隱子的思想体现在先秦典籍如《列子》、《莊子》、《吕氏春秋》的讨論當中。他主张虚无主义和养性致知,对后来的内丹修炼产生了重大影响。东晋时期的葛洪就盛赞他的著作:“方士不能到达,他的事迹未曾有人提及,可仰望却不可攀登,可玩味却不可触摸。”
關隱在道教的地位极高,不仅配祀於太上 老君 之侧,还成为一派祖师,被奉為無上妙道文始真經 的作者之一,這個派別以養性為宗,以虛無為本,並主張以神御炁,不講求精炼炁,更不講火候藥物,使得修者達到浑然一體與自然界的情境,即所謂「浑人我,同天地」這種最高境界,因此,在內丹仙學裡,被視為修為最高的內丹法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