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通镜续编道法三章
和德瑾,字玉蟾子,秦州甘泉人也。曾任州吏,以廉洁著称,从不取非义之财。日与道者谈玄笑饮,后一道者竟以恶疾而逝,玉蟾子备礼葬之。不数旬,有老嫗踵门而謁曰:“昔亡道者,此吾子也。”奈老无依何?玉蟾子赠之金帛,嫗曰:“但得发壙,一视吾子,诚无憾矣。”由是感悟,弃家从道。
世宗大定年间,与祖师相遇,被授予璘号、恬然子的名分,并赐以弊袖。祖师嘱咐他勿患无袖,而应自成其道。此后,他在文登居住时常携瓦罐乞食,但误触瓦罐碎落,被祖师别赐题颂“扑碎真灰罐,却得害风观”。真待悟残餘,有个人人唤。
九年秋,与四位师父之一马谭刘丘等留守查山。他在此期间修行,不立苦志,最终西访四位师父。在祖师墓前,他们庇护了他的灵魂,使他得以继续修行。
十五年,在沃州桥下坐着沉思,不言语,只为小儿辈玩耍,用砖石建造塔顶,对他们说不要损坏。这座塔即使河水泛溢,也未动摇,即使如此,他的头部也不偏离,这种境界持续了六年时间。当地官员郭长倩经过这里,对他的境界感到惊叹,但最终无法获得教导。
二十二年,在真定讲演时,每次上堂讲解,都有远近百余人来听。他能回答问题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一共三万多言,因此被尊称为《太古集》的作者。后来,他与高士王绘贤共同游历,其随从十数人占筮得到十次正应,无不符合他的预测,因此王绘贤等请求坐在他身边学习秘术。但他始终保持谦虚,从不接受外人的敬仰。
侯崇庆元年的十二月三十日,在宁海先天观仙蜕于世寿七十有三岁前夕。他在去世前的三年中,将自己的遗体保存完好,如期如律,最终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的封号。大元至元六年的己巳正月,为纪念他的贡献,被追赠此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