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博大真人关尹子道法自然关羽之才英明神武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被低估了。道教的河上公就是一个被低估的人物,关尹子亦然。而如果排列被低估指数的话,关尹子大约为第一。
《庄子·天下篇》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在《庄子》里,称之为“关尹”,排名尚在老子之前,并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不知其所终。
在《史记》里,则称之为“关令尹喜”,是正史记载唯一受老子的衣钵传人的记录。
关于“文始真人”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他并不姓关,而“文始”一名则源自他修行中的某个阶段。在先秦典籍中,如《列子》、《庄子》和《吕氏春秋》,都提到过他的思想和修炼方法,但关于他具体是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定论。
虽然后世对他的了解不够充分,但他的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经盛赞过他的作品——《关尹子的九篇》,认为这部作品深奥难懂,又不能用言语表达,因此只能通过比喻来理解它。这部作品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内丹学派,还成为了许多道教宗师们追求超脱尘世、达到心灵纯净境界的一个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总体来说,无论是作为一位哲学家的思想贡献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他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