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你知道他是哪三位道家代表人物吗
你知道任法融道长是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修道信仰的吗?从甘肃天水市出生,家境贫寒的他,凭借一颗虔诚的心和对道家的深刻理解,最终成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他的故事,是对“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老子的传承与实践的一次美丽探索。
任法融自幼丧父,兄弟3人,他是最小的一个。在外祖父的影响下,他接触了儒学、佛教和道教,从而开始了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的探索。1943年入乡塾读书,但因家庭生计困难于1950年放弃学业。在家中,他通过阅读儒家四书来增长知识,并逐渐对道教产生兴趣。
1952年,他到陕西龙门山游览,那里的环境和历史吸引了他。他在当地的一座道观学习,并拜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为师。虽然王嗣林擅长经韵,但任法融更倾向于修真体 道延年益寿和穷宇宙造化之源。他利用农闲时间深入研究《道德经》、《南华》等经典,并在1957年离开师傅独立生活。
随后任法融进入楼观台道院,在梁宗和指导下学习儒家五经。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道德经》的热爱,对其进行深度解读。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干练的监院,不断推动楼观台恢复旧貌,被周至县、陕西省乃至全国尊敬。
1985年被选为政协员,1986年成为省级常务理事;1992年担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并副院长;2005年当选会长兼学院院长。2015年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担起重要角色,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这段历程显示了一名普通农民儿子如何成就了一生的伟大事业,而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他对老子的忠诚与信仰,以及不断追求真理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