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创始人物博大真人关尹子简称关尹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中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在《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代道术之士如关尹、老聃闻此风而悦之。他们在《庄子》中被称作“关尹”,甚至排在老子之前,被尊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则将他描述为“关令尹喜”,这是一位受老子的衣钵传承的人物。在《史记》中,他被认为是唯一继承了老子的学说的弟子。而关于他的名字,“关”并不姓关,“尹”只是周代的一种官名,所以他真正的名字已经无从得知了。
關於關尹人的姓名問題,《列子·仲尼》記載:“關尹喜曰:‘在己無居,形物其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故其道若物者也。’”這種將職務與名字結合稱呼的做法,在先秦文献中很常見,如帝嚳、巫咸、輪扁、匠石等,這可能就是後來漢代讉傳錯誤地將“關令”的姓氏加給了他所做的事務。
關於關尹子的思想,《列子》、《莊子》和《吕氏春秋》的記載都很豐富。他主張建立常無有之表,用太一為主,以濡弱謙卑為象徵,用空虛不毀萬物為實。他認為要達到至人境界,要純化氣息,不要依賴智慧或勇敢,而是要養成正確的心態,使自己的精神與自然相通。
古代學者對於關尹子的評價非常高,他們認為他的書籍具有極高的地位,即使是在那個時代充滿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的社會中,也能脫穎出眾。東晋時期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經盛讚說:“方士不能及先儒未嘗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說。”這樣的評價足以顯示出他對於宇宙和生命深刻理解,以及對人生的看法。
最後,由於他的卓越成就,在道教裡獲得了一個崇高的地位,被視作文始真君,一直成為修炼者的敬仰对象,並且成为内丹派的一个主要祖师之一,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