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真人关尹子博大精深如同宇宙间最深邃的星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中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
《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这正反映了古代道术的精髓,其中关尹和老聃对其风格情感深受吸引。他们,被尊称为“博大真人”。
在《庄子》中,关尹甚至排名老子之前,并且被誉为“古之博大真人”。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则将他称作“关令尹喜”,并记录了他如何接受老子的衣钵,并著书五千余言后离开。
然而,这样的称呼可能存在误解。在先秦文献中,将官职与名字相结合是常见现象,如帝尧、巫咸、轮扁、匠石等。而汉代讹传可能将他的名字误写成“喜”,实际上,“文始”是一位真正拥有此职务的人物,其意义代表着文明之始。
作为老子的传人之一,关尹得到了流传至今的《道德经》的智慧。他撰写了九篇著作,即《关尹子》,发挥了道德二经的思想。此外,他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不讲求炼气,更不讲究火候药物,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葛洪曾赞扬过《关尹子》,认为它不可思议而又难以理解。这部作品不仅在先秦典籍如《庄子》、《列子》、《吕氏春秋》中得到论述,还影响了一系列后来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倡导一种超越世俗界限、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终,在修行达到极致后,据说他得到了玉册金文,被赐予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一直统领八万仙士,是天府四相之一,是一位真正实现自我超脱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