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教商业化危机经典句子被商品化传统文化存亡之命题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宗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佛道教,这两大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却被商业化的浪潮严重侵蚀,不仅损害了它们的形象,也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
寺庙现在经常被收入景区,并且收取门票,这些都是企业为了利益而采取的手段。一些人甚至利用宗教名义设立功德箱,进行敛财。这不仅破坏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平衡,还给这些宗教带来了经济上的依赖。
如何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是所有宗教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宗教组织要想在社会中得以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同时也要赢得社会的和谐共处。这是一个对整个社会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检验。
根据近百年的研究,在现代化条件下,更加强调神圣性的宗教通常会得到较好的发展,而那些更加强调世俗性的则可能出现衰退。美国基督新教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保持保守和神学上福音主义立场,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自由主义立场的则出现了衰退。
中国传统宗教,如佛道,也遇到了类似的选择。在经济腾飞的情况下,一些组织轻易成为了经济暴发户,但更可怕的是,将信仰视为致富途径,这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受损。
因此,我们需要维护中国宗教的神圣性,让它成为政府、信众、社会共同努力的事项。虽然金钱是必要的,但核心工作是提供优质精神产品,以此来赢得自身发展。而民众希望的是获得心灵安宁和道德净化,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经济补偿。但我们应该摒弃巫术思维,将捐款等活动视为自觉实践而非买卖功德。
每个信仰者都应该理性认识自己的信仰,不要将其降低到简单买卖层次。而真正意义上的信徒应当回归本怀,用戒律和道德要求自己才是真正之举。这不仅对于个人来说,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我们的三大古代智慧——儒释道,只有空无一物,没有我们这些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深处的情感,只能说没有“中华”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