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启示净心静思敬畏天地佛门之修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佛教事业的蓬勃兴旺。然而,这一繁荣景象也伴随着商业化问题的出现,如有的寺院虽香火盛,但道风衰,信众多而正信失。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佛教本质和社会功能理解出现偏差。
我曾提出了“三境”说,即“净、静、敬”,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为净,寺院应保持干净清洁,如同净土一般,使人在此获得身心清净。而现实中,有些寺院环境杂乱不堪,违背了佛门之理。我认为应禁止大量燃香,并推广文明进香,以表达敬畏之心,而非烧得越高越灵。
二为静,寺院不仅要干净,还应安静幽雅。这与传统轻声细语相符。但现在许多寺庙成了热闹旅游景点,与宗教清修之地格格不入。它们本应是身心放松之所,但被迫扮演经济增长点的角色。
三曰敬,尊重神圣性,不容有非分想。然而,现在有些地方以求财富和官位为目的的人来到寺庙,用钱来贿赂神,这与破除我执、让人觉悟的核心价值相悖。此外,一些出家人戒律松弛,也影响了佛教形象。
因此,对于政府部门及各个寺庙宫观,要正确定位其功能:它应该是信仰者敬心表达处、修行者的静心修养场所和自我纯化的心灵避风港,而不是观光游览地点。不彻底治理商业化,将严重影响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时,我们应当坚守本位,让社会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宗教在提升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