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八大真人中体玄先生潘师正又是何许人也
在南北朝至唐初的佛教兴盛与本土道教冲突的背景下,茅山上清宗扮演了关键角色。从陶弘景到王远知,再到潘师正,这一代代宗师不仅保全了道教生存之路,还使其成为国教。潘师正(586—684),字子真,以孝闻名于世,其父曾官通州刺史,母善言名理,口授《道德经》给他。隋大业年间,被刘爱道器重并拜为门下,后又被王远知收为徒弟,在嵩山修行二十余年。
唐高宗对他的尊崇达到了顶峰,不仅召见多次,还赐予符书和诗歌,并改建嵩阳观为奉天宫。在一次东都金阙亭的召见中,更是设御宴招待,并允准封他为“天师”,在太子府第建宏道神坛。在他的提议下,又建立元元观。他以书青符置汤中告终身净化,而最终羽化升天时,他已九十八岁,被追赠太中大夫谥曰体玄先生。
潘师正不仅得君行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弟子,如韦法昭、司马承祯、郭崇真等,他们著书立说,为盛唐时期的道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