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是谁体玄先生潘师正
在南北朝至唐初的时期,佛教的兴起引发了与本土道教的激烈冲突。茅山上清宗作为道家代表人物是谁?体玄先生潘师正扮演了关键角色。潘师正(586—684),字子真,贝州宗城(今河北广宗县)人,其父曾官至通州刺史,而他的母亲鲁氏则以善言名理著称,并曾口授《道德经》给他。
少年丧母后,潘师正便建庐于墓侧,以其孝心闻名。隋大业年间,当时的王远知对他有所器重,被视为道门千里马。但刘爱道认为他需要成就功业非法主不可,因此带着潘师正前往茅山拜见王远知,并成为其最得意弟子。在王远知那里,他学习到了许多隐诀和符箓,最终被劝说迁居嵩山双泉顶,从而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隐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内,潘师正仅以薛荔绳床为寝青松涧水为食,与世绝。他不但拒绝高宗赠予符书,还回答说:“茂松清泉,是我所需,这中间不乏。” 高宗听后甚为叹异,对他的修行持有极高评价。在随后的几次召见中,高宗不断地表彰和尊重潘师正,并将嵩阳观改名奉天宫,将逍遥谷口开设仙游门、寻真门,以及赐诗等等。
最终,在永隆二年(公元681年),高宗正式封潘师正为“天师”,并在太子府第建宏道神坛,在老君寿宫建元元观。这一系列荣誉都显示出了高祖对于他的敬仰和信任。而尽管受到如此深厚的尊宠,潘师 正始终保持着谦逊,不愿意过多接触世俗事务,最终在永淳元年六月十四日羽化升天,享壽九十八岁,被追谥“体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