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之韵天然道观中的无不为艺术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之韵天然道观中的无不为艺术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之韵,天然道观中的无不为艺术

福州的摆塔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了庆祝他的胜利,将家中珍贵物品摆放在门口。由于当地多有寺庙和塔楼,因此人们将这些物品摆成模仿古塔的样子,这便形成了“摆塔”的习俗。在清代,这一活动更是盛行开来。

施鸿保在其著作《闽杂记补遗》中详细记录了这一风俗:“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宝塔,彩色辉丽、雕镂精工,小则数寸高,大则如塔或高七八尺,作十三层,燃灯其中,层层照灼。”这不仅体现了“显摆”的豪华,也包含着对祖先的尊敬和节日庆祝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中秋习俗,无论是在哪个家庭,都会有一番热闹景象。

裴仙宫作为福州的一处重要道观,在宋代就已经建造起来,并且在明清时期,便开始举办这种传统活动。改革开放后,由于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的大力推动,现在裴仙宫仍然坚持传承这一独特文化,让人们能够继续感受那份历史与传统的气息。

每逢佳节之际,当陈锦丰道长组织管委会成员进行此项民俗活动时,他们会搭设几张桌子,每张桌子的高度从一桌到三四桌都有所不同,其中最靠墙壁的一张一定要紧凑。这之后,他们再铺上毯子或被单,然后开始展示各类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模型,以及插在木架上的刀枪矛戟等。

对于这些玩具,他们遵循一个特别规则,即大件放后,小件放前,以确保整体协调。而且,不论大小,每一件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它们既美观又富有意义。此外,还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即用细沙灌入小盆子,再铺上稻谷并让它发芽,最终变成生机勃勃的小秧苗,它们代表着五谷丰登的吉祥。

过去,“摆塔”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愿望和向往的地方,如今,它不仅纪念戚家军,更意味着步步高升。在疫情期间,当整个社会面临挑战时,裴仙宫还专门为医护人员而设立了一座特殊的舞台,用以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们致敬。这样的创新与传统相结合,使得这项古老习俗得到了新的生命力,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意义。

标签:

猜你喜欢

长而不宰 道常无为而无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深度解析 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在中国哲学中,"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义的概念,它可以被理解为宇宙运行的基本原理...
大道至简如何理解 永恒之心与生灭...
永恒之心与生灭哲学:探索“心不死 道不生 欲不灭 道不存”之谜 在古老的哲学传统中,"心不死 道不生 欲不灭 道不存"这四个字眼似乎是对生...
道的本质 道家思想的现代...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人物如老子和庄子等,他们的思想主张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这一理念,它不...
金刚经最精髓一段 无欲则刚智慧之...
无欲则刚的女人最聪明 无欲之心,强者之本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许多人都在追逐着各种各样的东西——金钱、名声、权力等。然而,有些女性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