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真常上德宣教真人李志常
李志常(1193-1256),元初著名的全真道士,以字浩然,原籍洺州(今河北永平),后居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幼孤,由伯父抚养。年十九,李志常不从伯父之议婚,而是独自出游云水。他先隐居于东莱牢山,再迁至天柱山仙人宫。在仙人宫,他遇到了邱处机,被邱处机聘为随行之一。
元太祖十三年,李志常随邱处机西行觐见元太祖,并被赐号真常子。次年,邱处机逝世后,尹志平继任掌教,将国事委托给了李志常。此时的元朝正需要儒家学者来辅佐帝王,因此太宗元年七月,便命李志常教授太子《易》、《诗》、《书》、《道德经》和《孝经》,并对其大义进行阐述。
在尹志平被捕后,李志常请求代替他,并说:“清和是宗师,他的职责是在传道,我将主持教门的一切事务,如果有罪,那么罪责就应该归我。”最终,这一请求得到了执行。太宗时期,因为汉族士人稀少,大汗窝阔台下令创建国子学,并选用汉族教师教育蒙古贵官子弟。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蒙古贵族学习汉文化的进程。
在掌教期间,李志常推荐冯志亨作为国子的总教,与杨维中、孔八合识共同管理国子学。他还参与创立金箓斋,并普度众生。此外,他还多次受到宪宗召见,为治理国家提供建议。当宪宗问他如何才能使百姓安康乐业时,李 志 常回答:“圣君爱民,则才德之士必应诚而至。”
尽管全真道在晚年的争斗中遭受挫折,但 李 志 常仍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无私的大爱赢得了人们的心。他的著作如《又玄集》及《长春真人西游记》,虽然已失传,但对研究中国西北和西亚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