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人生感悟每日禅语在天然道观中寻找灵感
福州的摆塔文化:中秋佳节,百姓情深
在遥远的明嘉靖年间,一场胜利的凯旋,带来了一个独特的习俗——中秋摆塔。据说当时戚继光将军归来,全城欢庆之际,百姓们不仅摆出了家中的贵重物品,还模仿了古老寺庙中的塔模型,以此表达对英雄将领的敬仰与庆祝。此一举动,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被称为“摆塔”,成为了福州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鸿保先生在其《闽杂记补遗》中这样描述:“福州民众在中秋之夜,将泥塑、宝塔等精美品件陈列于家门前,每一座都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小至数寸,大则如同真实的大型宝塔。这种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悦,也是对祖先的一种尊崇。”
裴仙宫,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宋代就开始了这项传统活动。在明清盛期,它更是成为了一处展示这一文化瑰宝的地方。当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来临,裴仙宫通过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的领导,再次恢复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每到中秋佳节,裴仙宫都会举行一次规模宏大的摆塔活动。参与者会搭建桌子,将各种玩具和小物件整齐地排列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高耸入云的小巧宝塔。这些建筑被用来代表成功和荣耀,同时也象征着人们的心愿——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高大的建筑一样不断攀升。
除了这些传统元素,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加入,比如最近几年的疫情期间,他们还特别向医护人员致敬,用他们温暖的人性关怀去感染世界。这就是福州人的独特方式——既保持传统,又创新精神,让每一次摆塔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工艺,而是一个全面的文化体验。
(以上文章由福州裴仙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