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以庄子为经典物化逍遥乃真仙境界
庄子哲学的核心与基石是“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指出天地人物皆由道气所化生,本属一体,并无二致。世人纷扰于我见,以高下、是非之分束缚心性,使无法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通过梦蝶,庄子告诉人们在某种境界下,可以将人与物转化,这种境界即《齐物论》开篇提出的“吾丧我”。崇尚逍遥游,但在现实世界里,无绝对自由,都需有所待。在庄子看来,大鹏飞行虽似逍遥,却需羊角风凭依;列子的御风而行,也借助风力。真正无所待者,只有神人能到达至高逍遥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庄子承认并接受这个现实。在《庄子》中,如王骀等受命运折磨的人们,在精神和道德上得到了无比的自由。要达到此境需要完备道德修养和超越心性的方法,如忘记自我,最终超越心性、至人无己。
庄子的梦蝶,为找到了忘记自我、超越心性,以达到物我两忘、适性逍遥的方法,对生死、荣辱等都有全新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生死如环之两端循环,无悦生恶死可言,因此面对死亡也保持超脱态度。
自古以来,将生死看作最大问题,而在庄子眼里,它不过如春梦般淡然!因此,他认为不应过于重视生命中的利害变迁,更不应执着于名位权利。而他的思想奠定了道教心性哲学基础,对早期道教亦产生了重要影响。诗云:“庞涓坐井底,不识君臣义。”同样,我们应当放下世间琐事,与万物同体,才能真正实现自然而然的逍遥游状态。这便是老莊之所以被誉为神人的原因,他们开创了通往宇宙本源的一条道路,让后世追随其足迹探索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