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十大名哲的言论摘录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表达了老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老子认为,世界是无情的,所有事物都是短暂且微不足道的,就像草料给牛羊吃一样。这种思想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
荀子《修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的这一说法体现了他关于人的本性和伦理学的见解。荀子认为,君子的行为出自于对正义(义)的追求,而小人的行为则源于个人利益(利)的驱动。这两者在他的眼中构成了对立面的存在。
张载《张子》:“夫唯有恒心,则能至善矣。”张载强调了恒心对于达到完美状态所必需的一种品质。在他看来,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最终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弼注释孟子の“明白之明”:“明白之明,不待日光也;惟其未发也故然。”王弼通过对孟子的“明”字进行深层次解读,提出了一种超越日常感官经验的认识方式。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深处那一份本有的纯净与清晰,即使在黑暗或混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力。
陆九渊《述林先生文集序》:“古今非二,一往而成狂;近思远虑,一忽而失机。”陆九渊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传统文化中的盲目跟随以及片面思考提出了警告。他认为,我们应该从古代到现代,从最近的事情到远方问题,都要有全局意识,不仅要关注当前,还要考虑长远发展,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行动或者缺乏策略性思考带来的错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