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历史道教名人之中物化逍遥乃真仙也
庄子:历史道教名人中,物我并非真仙,只是梦境中的蝴蝶。《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梦中悟到万物皆有分量的哲学观点,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那个著名的蝴蝶梦。在这个梦里,庄周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胡蝶,不知自己原来是庄周。醒来后,他又变回了自己的样子。不知是在做胡蝶还是胡蝶在做庄周?这就是所谓的“物化”。这种思想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没有高下之分。
人们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的评判,而这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束缚了他们的心性,使得他们无法达到真正自由的逍遥之境。只有放下个人的心性,与大自然合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天地之间建立一种精神往来的状态。但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人还是东西,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都需要依靠某些条件。这就像鹏鸟飞翔,它需要羊角风才能起飞;列子御风而行,也依赖风力,这都是相对于逍遥的一种状态。而真正能做到无所需而随性逍遥的人,那才是至人,他们能够超越一切限制,在四海之间游荡。
然而,即便如此,一些悲惨的人们仍然受困于命运和形体,对此庄子持有一种超脱态度。他认为,在精神层面上,有一些方法可以超越这些限制,比如通过修养、忘却自我,最终达到心性的超越。
尽管如此,对于生死问题,庄子的看法也是独特的。他认为生死本质上一样,没有什么好或坏,就像循环往复一样。当他的妻子去世时,他并不悲伤,因为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存在。此外,当他临终前被问及是否要厚葬,他回答说:“我的棺材已经由天地提供,由日月照亮,由星辰装饰,由万物送别,我还有什么需要准备吗?”他的理由很简单:即使死亡也会被鸟类食用何况其他生物呢?
因此,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如生命和死亡、荣辱和利禄等,庄子的看法全然不同。他甚至认为楚王的地位不过是一副骨架,而惠子的努力保护其位置,不过是一只猫头鹰紧紧握住腐鼠不让凤凰抢走。这样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道教,并且弥补了早期道教缺乏的心性哲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