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真仙全传第五十一卷道教历史上的主要人物与修炼之道
张虚白,字致祥,鄧州南陽人也,隸道士籍於太一宮。身長六尺,美鬚髯,性靜重,通太一六壬術。留心丹竈,遇異人得妙訣,自言前身乃武陵張白先生,其徒推武陵尸解年月及虛白誕生之時,如合符節。
刘卞功先生劉卞功,以醫學為主,不外乎補鐵、丹餌等法。他以簡潔的生活態度和深厚的文化造詣著稱。在宋徽宗三遣使召之後,他堅臥不應詔,並被賜號高尚先生。
刘元道,以雅量著称,一生未曾喜好世俗之物,只是淡泊明志,与天地同流。其在金人犯闕后,被问为何不如其他道士逃难时,对此他回答:“梁武帝捨身為僧奴,而鑄兵器為道具,不免侯景所迫,是亦事佛所致耶?”示意自己并不向往尘世中的荣华富贵。
董南運,以神奇見聞聞名,在金人犯闕前一年,有夢仙童齎黃書召他為炎峰主者。他壽七十餘歲,但顏貌仍如四五十歲的人。
王秉文,以善於易學著稱。在宋高宗建炎四年,本宮燬于賊兵後,他領副職於灰燼之餘,用數年時間恢復了宮院的面貌,并最終謝職杜門燕居三十餘年。
刘烈,以超卓才華聞名。他在廬山太平興國宮肄業,並交遊不雜。紹興六年剏草庵扁曰真一,每日端然檢閱道藏經史,一覽隨記。
蓝喬,以求 道书读经闻名。他早有先知母陈氏梦仙鹤集其居,是夕生喬,因而自幼便能作诗章,有相者謂陳曰:爾子有竒骨,将仕宦当至将相,学道必为神仙。但蓝喙选择了追求内心真正的愿望,即成为神仙,而不是世俗中的一员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