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天师级道士中的佽遥
在中国道教史上,孙思邈以其卓越的医学造诣和深厚的道学功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具备神秘色彩的“真人”,以德医高尚、重视养生而闻名。孙思邈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道士,是因为他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慕荣利。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在贫穷家庭中长大。他自幼体弱多病,但凭借聪明过人的学习能力,每日能诵读千余字,深受老师器重。十七岁时,他已经积累了不少知识,对《老子》、《庄子》及百家之说有所涉猎,并对佛教经典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着年龄增长,孙思邈隐居秦岭太白山中,继续研究道教经典和探索服食养生的术语。他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以至于认为只要潜心静性、炼气养形,即使无师傅指点,也可达到养炼目的。最终,他功满道成,一位恪守道规,无师自通的真人。
孙思邈著作行传于世,其中《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被后世奉为医学圣典。他还撰写了《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等著作,为道教理论建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唐朝末年,他曾参与编写《唐新本草》,这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收录八百四十四种药物,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之一。
除了他的学术贡献外,孙思邈还因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医德,被多次召见并授予官职,最终回到故乡华原五台山圆寂。这位伟大的“药王”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一种精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