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派代表任真子李荣道家学说与道教在社会中的影响
唐初著名的道教学者李荣,以道号任真子,绵州巴西人(今四川绵阳市),是唐代重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他的籍贯,有几条材料佐证。首先,他自称蜀人:“荣在蜀日,已闻师名”;“道门英秀,蜀郡李荣”。其次佛徒斥他为“区区蜀地老,窃号道门英”。再有,《绵阳县志》卷七引旧志说:唐驸马蒋曜登富乐山别李道士荣诗,该诗收入《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二,但可能因形近在传抄中出现的讹误。最后,《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九所收《咏兴善寺佛殿灾》,有注称:“荣,巴西人”,据《元和郡县图志》:富乐山在巴西县东五里,这些都表明李荣当为绵州巴西人。
李荣生平史料少而零散。他受到唐高宗的征召,大约就在此时,在蜀中与他有过从的著名诗人卢照邻曾以诗相赠:“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奠壁清江濆。”这赞扬了李荣的道术与文采。在京城活动后,他主要是代表道教与佛教论辩,与大慈恩寺僧慧立争辩。他曾屡遭劲敌,但仍参胜席,不料败于静泰,“由是失厝,令还梓州”。
贬回蜀地后,他可能收到了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写的诗。在长安时,与灵妃“台前镜影伴仙娥”,遭贬后,他“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年去年来,她“春来春更思”,恰逢骆宾王于姚州平叛回到长安,便托骆写了这首缠绵悱恻的长歌寄给他。在总章中期末,他尚住东明观,在长安颇有声名,但后不知所终。
李荣喜与骚人墨客交游,有诙谐好辩之才,是当时领袖群伦的人物。他以重玄思想解释《老子》,极受佛教三论宗影响,对提高了 道教哲学思想思辨性有一定作用。他曾注《西升经》,著作多有,如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存录“任真子李荣注上下二卷”。
敦煌出土了 李容 《老子注》的高宗时写本,现在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并且近人的辑校本收入《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第三函。这说明他的作品对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至关重要。此外,由蒙文通辑成四卷基本恢复了原貌,也被认为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