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性恶论夸张卷二十四
南华真经性恶论夸张卷二十四: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问无为谓曰:“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耶?”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
故圣人行不言之教,是以《老子经》证成其义。此引《老经》重明其旨。今已为物也,以此生死难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为大人乎?
夫万物一气,一生一死,一化一同,此神奇臭腐相随者,则通天下气耳。此理大明,不可言说,有益于心,无害于身,为治国平天下立法度者,用以至公平等待民利。
故圣人贵此真一,与万物同和而共存,以至自然和谐、变化有序、生长繁衍、死亡再生,此乃大哉!此理先在天地间,又显现在草木之间,更见于鸟兽之间,最终达于人心。
故圣人深明此理,即使身处世间的纷扰,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即使面对外界的变幻,却能坚守内心的定律。这便是“修己自除”、“养浩然正直”的境界,也是“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智慧。
然而,这些高深莫测的事理,在众多的人看来却如云雾一样遮蔽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无法触及到其中奥秘,因此常常陷入迷惘和困惑中。但对于那些能够洞察事理的人来说,它们就像清泉一般甘甜又纯净,可以让人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己。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个选择都需要深思熟虑,但最终达到的是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状态。这就是古人的哲学探索,也是我们今天学习这些哲学智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