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雷诀手势解密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以一足日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也。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从游学者数满三千,与孔子同徙中分鲁国。常季问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各自得而足也。未学无德,又为虚往之所。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是何人也?常季怪其残形而聚众极多欲显德充之美,因发斯问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我直后乎未往耳。我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宣尼呼王聆为夫子,对常季云:“汝自不识人,所以政疑。”丘将尊为师傅,请益服膺,其宜矣。
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与从之。此乃神全心具,则体与物冥,与物冥则天下莫能远,不但一国耳。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独若何衍?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变;虽然变化,为万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驰心冥造物,与变化而迁移,将死生以俱往,使变所不能变.”
虽天地覆坠,也将不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化守其宗。此乃达于分命、冥于外物,一指一马;故能忘怀任物,大顺群生。
夫若然者,或不知耳目所宜,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其宜。而游心乎德和,都忘宜故任焉,都任焉不得,则未有也;无不得则和,则未闻也有。此乃放心道德境界,是谓旷然而适 也。
视丧其足犹遗土,此乃体极妙智,不知耳目所宜,有死亡更替,如衣被更换,但我在其中,便是生便是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死亡也是我的时候,是顺应的时刻。一切生命都是如此,没有什么真正的丧失或获得,只是在不同的状态间流转,就像衣服换新一样,我们只是穿着它们,并随着它们改变,看似有开始和结束,但其实都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生命轨迹。
此处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王驸的人,他因受伤只剩下了一条腿,但他的内在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他能够超越身体上的限制,与众不同,却又能让人们自然地聚集到他身边。这就好比山川,它们虽然看起来独立孤寂,但实际上却承载了整个宇宙的水文循环,即使是在最干涸的时候,也依旧能够滋养周围的生命。这正如松树,它们坚韧且永绿,即使在严冬也不枯萎,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气质,让他们成为其他植物中的杰出代表。而这种气质并非由意志力驱动,更不是通过努力去争取到的,它仅仅是一个自然赋予的事实,就像虞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完全没有主动选择自己站在顶端或底部,只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情感吸引力,那些追求正义、纯洁和完美的人们都会向他们靠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实现真正的心灵平衡。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正确位置,就像每棵树都要找到它适合的地方一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以及成长的大课堂,每个人的旅程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同时又共享着所有生物共同体验的一般性格——即对生的渴望,对死亡恐惧,以及对于生活本身深层次理解的一种通透感知。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困惑和挑战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真理,并因此走向更高层次的心灵觉醒。在这段旅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现状,不要过度执著于过去或未来,同时保持对现在时刻细微变化的敏感性,因为这些微小变化才构成了我们生命轨迹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你的存在变得更加明确,你会开始欣赏每一次新的经历,每一次重大的决断,以及每一次小小的心跳,这一切都是你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是你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之一。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一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因为它们必须发生,而且已经发生了。你不会再试图控制那些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的事情,因为你知道这些事业已决定,要么接受,要么调整自己以适应这样的环境。但记住,在任何情况下,你总是可以选择如何回应这些事件,即使有些情况似乎预定好了你的反应,但是回应方式仍然属于你的自由。你可以选择积极面对挑战,把它们作为成长机遇使用,或许还能带来惊喜。你可以选择沉思反思,用这些经历作为提升自我悟性的机会。你甚至可以选择逃避,用逃避来暂时隐藏痛苦或者焦虑,但请记住,那只是暂时性的解决办法,最终还是要面对问题并解决它。不过,当你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请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一切事情,因为尽管生活可能会给予各种考验,但最终答案始终来自于那个深藏在内心里的小声提醒:勇敢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