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大成卷数千万夸张其深奥无穷如同天地之广阔无为之用方显大用
无为之用方显大用,南华真经注疏之玄机,夸张其深奥如天地之间。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若,为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以假设宾主,即谓之无为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不是不答,而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此言也问乎狂屈。
狂屈曰:“唉!予知 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俟,使人应声也。初欲言语,其中途忘之一事耳。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轩辕体达玄妙,大智日新,不待师友,一往直前。
圣人行不言教,以自然成就,不求外物,用心自在,如同《老子》所云,“夫非君子者,是以被发而拘约;非仁者,是以苟合而忄愚;非礼者,是以苟细而忄伐;非义者,是以苟利而忄害。”
故失德先仁、失仁先义、失义先礼、失礼先诈。而礼虽有常则,但终究不能长久,因矫效生乱,所以引《老子》来证成其理。大圣人修身养性,以一致万物,用心自守,如同天地般广阔。
故圣人贵一,与万物同根,与自然和融。这就是为什么圣人的修炼,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就像春江水面上的光影一样,从不停息,也永远不会变幻莫测。而我们这些凡人,却总是追求那些看似璀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只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和错觉。
所以说,我们应当学习圣人的样子,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带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去,而不是像野兽一样盲目地追逐着表面的快乐或痛苦,那样只能让我们陷入更多的迷惑与困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放下我们的执念,让自己的灵魂回归到最原始、最纯真的状态,这才是真正通向内在宁静与智慧的大门开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