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致虚无归于无物王阳明形而上学论述

致虚无归于无物王阳明形而上学论述

致虚无,归于无物——王阳明形而上学论述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阳明以其独到的心性理论和修身治国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形而上学观点,以“致虚无,归于无物”为核心,其实质是对宇宙万象本源、人生存在意义的一种探索与阐释。

一、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朗州,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在文化领域也留下了丰富的成果。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心性论,即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最真实的自我,也是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基础。

二、“致虚无”的含义

在《传习录》一书中,王阳明提出了“致虚无”的概念,这个概念并非简单地指向消极或否定的态度,而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达到纯粹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意味着要抛弃一切外界干扰,从内心深处寻找真理与平静。这种追求往往需要通过严格的心灵修炼来实现,使个人能够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三、“归于无物”的哲思

“归于无物”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宇宙本原的一种理解。在这里,“无物”并不等同于完全消失,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的超越或返璞归真的过程。它要求人们从繁复的事务之中抽离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质之上,从而获得真正了解自己和宇宙所在状态的心灵体验。

四、宇宙观与形而上的探讨

王阳明关于宇宙观念中的“致虚,无”,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古老且普遍存在的人类愿望——追求生命意义与价值感。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更广泛且不可见的手引导,我们应该寻找到这一指导原则,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这就涉及到了形而上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存在?我们的行为又该如何正确进行?

五、《传习录》中的启示

通过《传习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王阳明对于“致虚,无”以及“我欲使君忘却六合,但除却巷衢,不知天地何处。”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超脱尘世杂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出他对个人内省与道德自律要求极高的情怀。

六、当代启示

今天,当我们面临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时,更应关注如何培养自身的心灵力量,以此作为抵御外界诱惑的手段。而王阳明提出的“致虚,无”,恰好提供了一条途径,让我们从繁琐的事情中抽离出来,用心去感受世界,用情去体会人生。此外,他倡导的情感真诚和道德自立,也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致虚無,歸於無物”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鼓励人们从日常纷扰中解脱出来,与大自然保持一份宁静共鸣,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认同与世界认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正如王陽 明所说:“吾欲使君忘卻六合,但除卻巷衢,不知天地何處。”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果能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即便是在忙碌的人生旅途里,我们也能找到片刻宁静,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做出坚定选择。

标签:

猜你喜欢

意境最高的道教诗词 道家名言性命双...
道家哲学中,“性命双修”是指通过修炼意念活动(神)和元气(气)的平衡与提升,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全面发展。《大丹直指》中的邱祖提到:“金丹之理,在一性命而已”...
道家核心思想主张什么 老子道德经中的...
性命者,乃是人体修炼之要术,“性”指内心的清净与纯粹,即意念活动;“命”则指生命力与精气,亦即元气。其中,“性”为先天所赋,不易改变,而“命”则可通过后天...
身上有佛光的女人 在追求的背后有...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在悄然地生长,那是一种超越了物质和名利的力量,它源自于内心深处对自由、真理和正义的渴望。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无欲则刚”,它...
无为的经典语录 释放内心束缚拥...
在古老的哲学思想中,“无欲则刚”是一个充满深意的话语,它意味着当一个人摆脱了私欲和个人情感的干扰时,他或她就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果敢。这种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尤为...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