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微论薛幽栖道士探究唐代道教神仙体系的智慧之作反复展现其深邃见解
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其生卒年份不详,但据推测,他的活动时间大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解和卓越的洞察力。在他闲暇时光,他喜欢研究外来事物。唐朝开元年间(713-741),他考取进士,并且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这个头衔。他担任官职后,被调往陵郡尉,一直没有达到满额,因为他对林泉之地充满兴趣,所以辞去了官职,开始出游四川的青城和峨眉山,以及鹤鸣山,以寻找汉天师治所。到了天宝初期(742-755),他再次访问南岳,并预言了自己将居住的地方,将会是修行真道的地方,因此隐匿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在五老峰下修行。
《三洞群仙录》卷十一引《高道传》中说:“无论是在三洞经教中,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因此他的境界非常高远。”卫琪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六注释中提到,当时薛幽栖住在南岳,“每日诵读《大洞经》,数百遍”,这表明他的修炼非常认真。
不久之后,薛幽栖便得到了成果,不死身亡。此前,他曾撰写过一部著作《玄微论》,共计三卷,这本书深受唐玄宗的赞赏。而他还对《灵宝度人经》进行了注释,这部注释流传至今,被收入陈景元编纂的一部著作——《灵宝度人经四注》中。这本书附有一篇序言,由薛幽栖所写,上面署有“甲午岁庚午月”的日期,这个甲午岁当指的是天宝十三年的时间,即754年。
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意义是阐述“大梵之理”。他说:“此经中的义旨深奥而又神秘,它们都是关于‘大梵之理’的说明,而不是用来诱导凡人的常规话语。”另外,他还指出:“既然是由元始天尊所说的,也就是太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切,都隐藏着各种秘密章节、神奇韵律,那么自然也是‘大梵之至理’,难以用世上的普通语言来形容。”
“大梵”这一词汇,在佛教文献中可以找到相似的解释,与老子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超脱名与实、先于天地而存在,又能生成万物的大智慧。这一点与薛幽栖等人的理解是一致的,他们借助这一概念,用以比喻元始天尊讲述的心法,即心法即达到了最高级别、最为精妙的地步,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 薛幽栖对于诵读圣典也十分重视。他认为,只有寂静才能契合心意;只有不断诵读才能弘扬圣典。他甚至如此强调讽诵这篇文章:“若要从此卷开始,每念一次,便能消除灾害保佑帝王;每念一次,便能祈求安宁免于毒害;每念一次,便能够救拔祖宗自我得道。这样岂不是既显赫又独步于三清之间?”同时,对于转诵这段文字十遍,他相信能够立即感受到福德回报,无恶运降临,同时也可以帮助众生得到解脱。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地方提到,如果人们能够共同努力修斋并誓言誓友,就能够一起通过誓言十遍的心愿,从而在死亡后被救赎或帮助魂魄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