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喧嚣中有人问道长我以好听文雅的名字拜财神期望能够发达致富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_道教文化探索
在岁末年终,人们纷纷准备踏上返乡之路,拜访道观,以祈求新的一年的好运。春节期间,全家团圆的场景让人心情愉悦,而对于许多信徒来说,这也是一个向神明表达感恩和祈愿的时刻。然而,在众多神仙中,选择哪位神仙来拜祭似乎成了一个难题。
有的人认为,不论是哪位神仙都能保佑众生,所以他们会尽量拜访所有的神仙;也有的人则坚持认为,只要许下心愿,就应该寻找专门负责该事务的神仙进行祭拜。此外,还有一些人,他们平日里并不太信仰道教,但在春节期间,却会选择去参拜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彩头”的神仙,如财神爷和药王爷。
如果你经常光顾道观,你会发现过年期间,财神殿和药王殿总是人山人海。甚至有些信徒,一开门就直接前往这两个地方,不惜抢先一步,以求获得第一炷香。这背后,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信仰态度——只相信对自己有用的人物。当这些人物发挥法力满足了他们的心愿时,他们才不吝赐予供品;一旦这些人物忘记了这一点,那么轻则被赶走,重则可能引起激烈的情绪反应。
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信仰本身有问题,而是这些人的出发点看待信仰的问题所在。在道教中烧香、拜佛、求保佑都是表达正信正行的基本方式。而且,最根本的是,我们必须相信通过反思与忏悔,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从此改变命运。这是一个从内心到行动转变的过程。如果仅仅以为摆上好的供品或者偶尔露面,就能得到无限法力的加持,那就不再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真诚,而是一种迷失思想,更像是迷惑心理状态的一个体现。一旦陷入这样的困境,无论怎样求助,都无法获得应有的结果。一味追求短期内的大变化,却从未真正理解天道自古酬勤不辱使命的话语。其实并非那位圣者没有力量,而是你已经失去了对自我最深层次认知上的坚定,即便圣者施展全力,也只能摇头叹息。
设立如财神、药王等职位,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合理需求——求得取之为可守,用之为可恭。但比干被尊奉为财神爷,他却无意于物质,只希望人们明白唯有无欲才能得以精神与情感上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自己手中的还不足够多,却忽略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丰富。我修行中的最大关键词就是这个“欲”字,如果总是被牵着走,就越追越多,最终只能落入苦海无边中沉沦。直到即将溺死才后悔当初岸上的美好。
济世度人的传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所崇尚的是使人们通过对照圣者的行为来反思自身,最终实现“苟日新,日日新”的成果。不论是在向财富或健康祈祷,或是在其他任何方面,每一次敬拜都要求我们去掉妄念,将其应用于生活,使其成为修行的一部分,当我们明白这其中含义时,便能真正理解修行所需达到的目的。我们的宗教活动并不是简单地投币许愿赢大奖,它更像是一种付出,为他人的福祉付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来自高贵灵性的慈悲关怀。(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